●观 海
在刚刚过去的暑假,武汉市一所小学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《民法典》放在了作业单中。具体内容是,请同学们以“《民法典》在我身边”为题目,进行实践探索,可以录制视频、创作小报、调研并撰写成研究报告。此举得到了法律专家的赞赏和家长的认同。无独有偶,全国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《民法典》普法教育,让《民法典》的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中。《民法典》的普法教育,形式也很重要。对于青少年进行《民法典》的普法教育,不仅要有法律条文的讲解,更要注重把法律精神传播给青少年,使其受到法律的滋养,在成长中自觉养成法治思维,养成尊重他人、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的良好习惯,进而成为《民法典》的尊崇者、拥护者和践行者。青少年有其乐于接受的方式、感兴趣的话题和独有的表达方式,必须结合这些自身特点设计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。其中,少年阶段是培养规则意识的关键期,可以将《民法典》的相关内容,如关于个人隐私的保护等,以游戏形式进行宣传。《民法典》很多内容与青少年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,例如个人隐私、虚拟财产、游戏充值、主播打赏等。这些都是不少中小学生的亲身经历,但是他们大多不知道法律的边界在哪里,经常会稀里糊涂地越过红线。针对这些问题,可以组织专题典型案例学习,根据案例改编成影视剧、短视频、话剧等,甚至可以尝试角色体验,让青少年在参与中学习,在学习中深化认识,最终达到普法宣传的目的。《民法典》既是保护公民自身权益的法典,也是全社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、家庭的希望,要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《民法典》的普法宣传,让青少年养成自觉守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习惯。